一.专业简介
车辆工程专业是属于工学门类下的机械类专业,是以数学、物理、力学、材料学、控制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物理实验、工程试验等为手段,研究和解决车辆在设计、制造、运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理论及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业。专业成立于2015年1月,依托于机械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均为国内知名高校毕业博士,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本专业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拥有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以及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二.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方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等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学分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60学分,其中通识类课程不少于73学分,学科基础类课程不少于44.5学分,专业方向类课程不少于8学分,实践类课程不少于34.5学分。
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模块类别 |
必修课 |
选修课 |
合计 |
占总学分 比例(%) |
学分 |
学时(周) |
学分 |
学时(周) |
学分 |
学时(周) |
通识类课程 |
理论(含实验)教学 |
62 |
1016 |
11 |
184 |
73 |
1200 |
45.63 |
学科基础类课程 |
理论(含实验)教学 |
41.5 |
702 |
3 |
52 |
44.5 |
754 |
27.81 |
专业方向类课程 |
理论(含实验)教学 |
2 |
34 |
6 |
102 |
8 |
136 |
5.00 |
实践类课程 |
独立实验,课程设计,实践 |
34.5 |
34.5周 |
|
|
34.5 |
34.5周 |
21.56 |
总 计 |
140 |
1752+34.5周 |
20 |
338 |
160 |
2090+34.5周 |
100 |
其中: 实践教学 |
实验教学 |
7.25 |
174 |
3.375 |
54 |
10.625 |
228 |
6.64 |
实践类课程 |
34.5 |
34.5周 |
|
|
34.5 |
34.5周 |
21.56 |
课外实践 |
2.5 |
40 |
|
|
2.5 |
40 |
1.56 |
合 计 |
44.25 |
214+34.5周 |
3.375 |
54 |
47.625 |
268+34.5周 |
29.77 |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