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设置  >  正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发布时间:2018-03-18    点击量:

一.国家专业代码

080601

二.学校专业代码

0307

三.学位、学制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四.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技术、电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等诸多领域,覆盖面广,是工科专业中最具有基础性的宽口径专业之一,综合性较强,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15年1月,依托东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培养研究生。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全部具有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等资助。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崇德尚美,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规范;

(2)具有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行业和技术体系内,较熟练进行项目分析、设计制造与技术开发的专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交流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组织和实施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项目;

(4)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具有健强体魄和稳定心理素质、能够负担未来几十年的社会重任。

六.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电气技术、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电气系统设计及应用、计算机应用等宽广的学科知识,具备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具备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电气设备制造、发电厂和电网建设等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知识,建立工程问题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指标点1-2:具备从事电气工程与实际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能判别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案;

指标点1-3:具备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作所需的电气工程、系统设计等基础知识,能用电气工程知识阐明工程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指标点1-4:能将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或过程的设计、评估或改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运用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研究分析电力系统中的问题,并能进行设计计算和实践应用;

指标点2-2:掌握并利用工程图学的知识进行读图,绘图和电气工程设计;

指标点2-3:能够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对电气工程项目进行正确的分析、设计、调试;

指标点2-4: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对复杂的电气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掌握电力行业的基本设计规范及标准,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具体设计及开发能力;

指标点3-2:具有分析电力系统并进行综合设计能力,在设计环境中体现优选方案和创新意识;

指标点3-3:能够在法律、安全、环境等外部约束条件下进行电力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指标点3-4:设计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能对已有方法做出评判或改进;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前沿、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指标点4-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的相关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分析,并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4-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独立地进行科学实验,准确获取、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4:能综合评判实验预期和实验结果,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掌握计算机和现代控制技术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具;

指标点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各种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规划和开发;

指标点5-3:能够提出检测与试验的可行方案,能够具备检测试验能力;

指标点5-4:能理解工具的局限性,理解仿真模型与物理实现间的差异,体现逻辑关系。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掌握电气工程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我国在安全与环保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

指标点6-2:能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复杂工程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做出合理分析,并理解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3:在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分析并阐明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包括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等各种非技术因素;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新技术的优势及缺点;能够理解和评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2: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与政策,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提出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8-2:了解电气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3:具有认真严细的工作作风,较强的责任心;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理解本专业多学科交叉明显的专业特点;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承担不同的角色;

指标点9-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具有书面总结、归纳、整理并阐述工程技术文件的能力,能够就电气工程的实际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并了解本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及国内外发展动态;

指标点10-3:能够在跨国企业工作,并具有进行跨行业、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理解并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工程管理及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和经济决策方法;

指标点11-2:具备在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控制、监控、评估和管理环节中,进行技术管理并考虑可行性与经济性的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持续学习的能力;

指标点12-2: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具有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指标点12-3:能够通过学习发展自身能力,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七.毕业学分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59学分,其中通识类课程不少于76.5学分,学科基础类课程不少于44.5学分,专业方向类课程不少于13.5学分,实践类课程不少于24.5学分。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模块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合计

占总学分

比例(%)

学分

学时(周)

学分

学时(周)

学分

学时(周)

通识类课程

理论(含实验)教学

65.5

1080

11

184

76.5

1264

48.11

学科基础类课程

理论(含实验)教学

44.5

758



44.5

758

27.99

专业方向类课程

理论(含实验)教学



13.5

243

13.5

243

8.49

实践类课程

独立实验,课程设计,实践

24.5

24.5周



24.5

24.5周

15.41

总计

134.5

1838+24.5周

24.5

427

159

2265+24.5周

100.00

其中: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9.25

222

4.5

108

13.75

330

8.65

实践类课程

24.5

24.5周



24.5

24.5周

15.41

课外实践

2.5

40



2.5

40

1.57

合计

36.25

262+24.5周

4.5

108

40.75

370+24.5周

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