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所

先进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所所属学科“光学工程”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作为我校重点发展的特色学科,被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任务,成为助力“双一流”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和建设特色校区的支柱力量。研究所主要结合国际学术发展动态,围绕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以光电敏感材料及器件、光流控/微纳流控芯片设计与制备、光纤传感及生物分析等为重点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研究所目标在职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工程师1人,在读硕士30余人。

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光电敏感材料及器件

高性能摩擦电材料及器件

微纳加工与集成微系统

摩擦光子学

自驱动能量采集及传感系统

2.光流控/微纳流控芯片设计与制备

光流控/微纳流控芯片

生物细胞操控与病变检测

海洋智能检测装备

微/纳液滴生成与单细胞封装

3.光纤传感及生物分析

新型光纤传感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与生物分析

荧光分析

电化学传感

近年来研究所在摩擦电材料及器件、可控分子分离、生物光学成像、荧光生物传感及新型光纤传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芯片集成、装备制造、信息通讯及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先后承担了包括国自然面上项目、国自然青年项目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包括Nature、Science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多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多项。

研究所承担了《光学原理》、《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基础》、《非线性光学》、《光谱学基础》、《光电检测技术》、《光纤理论与技术》、《激光原理》等本科生课程和《发光学》、《技术创新方法》、《光信息材料及应用》等研究生课程,获得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优秀奖,教学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本科毕设优秀指导教师,本科生竞赛国奖,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余项。

建设目标:把握光电技术高集成、大融合、强智能前沿趋势,围绕“能量、信息、生命”领域,加强前沿探索产生重大原创成果,形成面向光电子、微电子的先进材料合成及微纳器件加工平台,服务信息通讯、智能制造、无源物联等集群,攻克芯片集成、系统融合、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培育高水平人才,支撑学科建设,推动技术发展。